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
知识竞答
视频
健康教育基地
  • 知识
  • 专家
最近搜索
清空
热门文章
首页 > 新闻中心

【“五送五进五提升”行动】聊城:“点线面”同步发力 织密急救“一张网”

2023-05-31 17:52:45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开展。为推动活动走深走实,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暨“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聊城市于5月8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同步开展现场宣传体验活动,并创新实施“五送五进五提升”健康促进行动。我们开设【“五送五进五提升”行动】专栏,交流各地各单位做法,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共同提升,凝心聚力开创全市为民健康服务新局面。

图片
聊城市深化“五送五进五提升”健康促进行动,“点线面”共同发力,织密应急急救知识普及“一张网”,形成人人掌握自救互救能力的浓厚氛围。2023年5月,组织入户调查急救需求问卷2918份,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培训急救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场。

布好“三个点”,广覆盖、深推进。一是用好急救点,确保培训活动不断档。利用“县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急救哨点”四级急救网络,发挥全市53家院前急救站点辐射全域的优势,全面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实行台账式一体化监督管理,深入推进“送卫生应急急救知识”活动。二是开发宣教点,实现急救知识广覆盖。以健康县区、卫生城镇建设为载体,利用健康教育阵地遍及城乡的优势,开发设立急救宣教点,在各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居健康教育宣传栏开辟急救知识版块,在健康教育基地、健康主题公园植入急救宣传模块,让群众随时随地可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急救科普内容。三是增设器材点,促进急救效能再提升。结合全市急救需求问卷调查情况,就群众反映AED设备器材配置少的问题,2023年将在社区、商业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增置100台AED急救设施设备,建设“聊城市公共场所AED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跟进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为市民生命安全再添一重保障。

图片

 

引好“三条线”,抓延伸、促协同。一是畅通120电话线,延伸工作职能。“一通电话就是一份希望”,为保障急救调度系统高效运转,聊城市扩容120呼叫电话线路,实行调度员100%培训上岗制,每周两次集训急救业务能力,以“人人都是战斗员”的标准,让每名调度员做到接线即能指导现场急救。二是拓展网络广播线,延伸宣教触角。在聊城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及政务新媒体开设应急急救科普专题,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微急救”视频,在聊城广播电视台、聊城日报等主流媒体播放急救公益宣传,在街道LED屏、楼宇广告、公交车载媒体、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大屏等滚动播放急救知识,全媒体互动形成急救知识传播矩阵。三是建立协同联动线,延伸服务链条。建立急救服务联系制度,与交巡警、消防、劳保、法院等部门联动,组建“一路N方交通应急联动群”,推出“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项目,加大学校、交警、消防、环卫、公交等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力度,在“开学第一课”纳入急救课程,开展“交通岗亭急救行”“公交司机懂急救”等活动,努力将紧急救护嵌入社会网络,充分调动“流动救护员”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全民急救普及。

图片

 

强化“三个面”,搭平台、增实效。一是强化基础面,提高培训对象普遍性。规范院前急救专业人员培训制度,实行医护执业资格、院前急救证“双证上岗”,全市1758名医护人员、调度员、驾驶员等院前急救人员全部通过考核。面向社会招募315名院前急救志愿者,推行“专业培训+志愿服务”,经培训合格后颁发志愿者证书。通过现代通讯、互联网、手机APP等手段,实现120指挥中心、急救站、志愿者、报警者信息共享和协同互助,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二是强化技术面,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开展社会面培训时,针对中青年群体,重点讲解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的原理与操作;针对中老年群体,重点讲解中风、气道异物梗阻等应急救护;针对中小学生,重点讲解家庭意外伤害处理常识,着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专业人员培训时,重点讲解急危重症病人的早期识别及急救技能,重点考核急救网络基本要求、急救服务管理、救护车设备配备、急救药品管理等内容,着力提高急救处置能力。三是强化服务面,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针对心血管病高发现状,聊城申请美国AHA心血管疾病培训中心,搭建全市急救专业培训平台,完成5名导师资格、24名救护员培训,向社会输送急救人才,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实施乡村医师急救培训全覆盖行动,开展线下集中授课和巡回培训,已覆盖8县(市、区)95个乡镇2140名乡村医生,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开展“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宣传活动,面向全人群普及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帮助受众联系生活加强操作体验,结合群众需求评估优化课程,努力提高救护培训的实际效果。

关注“聊城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